正式上线!

城镇化进程(西方国家什么时候完成的城市化进程?)

生活百科 kubaike 11个月前 (10-19) 126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目录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

(1)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2)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3)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5)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1)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3)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4)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3、市场化是城镇化的直接动力

(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2)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3)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1、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3、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3、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化的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已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进行再次城市化,形成世界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中心,为二次城市化,所形成的的城市即为新的世界中心。

1.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一工业化经济及远距离物流交换模式形成的通胀危机,利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通胀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通胀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一特征;

2.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缺少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形成的能源危机,利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能源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能源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二特征;

3.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掠夺与人类共生的生物质资源,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城市随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无限扩大,掠夺了大量的可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使粮食形成了新的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消除通胀危机、能源危机同时消除了粮食危机而形成的无粮食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三特征;

4.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牺牲了人类生存质量使养老和就业发生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农事很好的解决了就业和养老问题而形成无养老就业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四特征;

5.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燃烧化石能源形成的单一工业经济而形成的人类无法在生存的气候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很好的解决了气候危害而形成无气候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五特征;

6.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对水的无限制使用而形成的无水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用水是原有城市水消耗的百分之一,从而解决由水消费而引起的水资源危机而形成的无水资源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六特征。

针对上述第一次城市化的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多项危机,联合国碳熵行动纲是世界二次城市化的纲领指南。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中国1980-2019城市化的成就?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中国的GDP达到创纪录的1015986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从1980年的19.4%,提升到2020年的63.8%,已经超过55.3%的世界平均标准,但距离发达国家81.3%的城镇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农村人口之所以涌向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医疗资源好、教育资源丰富、生活条件便利等。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又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反过来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逐渐变成了市民,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到202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随着城市吸引力的增强,还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测算结果,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7.8%,到2035年有可能达到74.3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提升,城市集聚效应的的出现,催生出一大批城市群。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要以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的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从地理区位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立足东部沿海、京津冀城市群位居北部大门,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南部沿海,成渝城市群处于西部的战略要冲。这四个城市群的确立,无疑将成为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在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地位,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发展,将使中国城市群向着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既然把这些城市群作为重点来打造,为了加强城市群内城市的协同发展,既要加强他们产业之间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加强他们之间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联系,提高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率,真正发挥好城市协作效应。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作为超级城市群内部的单个城市而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因为这一级别的城市基本都是特大型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往往面临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病,就以交通为例,堵车已成为诸多大城市的通病。如果一个城市堵车时间太长,则影响城市运行的经济效率,因为时间也是有成本的。所以,作为特大型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发展地铁轻轨等公共轨道交通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之所以受到诸多特大型城市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准时性高、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运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资源,这对于拥挤的城市来说,是其他交通无法相比的优势。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对“十三五”成果总结与“十四五”规划展望,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于10月9-11日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静安庄馆 北京)举办。该展会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展会以“智赋城轨,慧行致远”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300多家优质企业参会,带来了轨道交通领域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特大型城市的标配,这只是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一个缩影。我国历来比较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今天城市化的成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但是,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还将继续前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什么是城市化发展进程?

指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向现代化产业集中,全社会逐步摆脱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逐步从身份关系进步到契约关系。当全社会基本以契约关系相互联系以后,才算基本完成城市化。

西方国家什么时候完成的城市化进程?

西方国家城市化将近三百年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8世纪中叶—1950年:工业城市化阶段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市犯罪及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

1950—1990年:逆城市化阶段

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 60%。一方面由于非均衡发展带来的以“城市病”为特征的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经济在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的条件下,迅速向大城市的郊区和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城市的产业活动也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因此,西方国家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到 90年代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中心城区的衰落,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制定适当的政策,吸引居民重新回到城区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再城市化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到成熟的城市化水平。在此阶段,一方面,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村人口流入大城市的压力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逆城市化”的现象使得城市中心区相对衰落,西方国家的城市政策重点开始由建设新城市转向中心城区的复兴。城市规划的发展、服务业的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的完善、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尤其受到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而导致的出行成本大幅增加,使得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从城市郊区重新回到中心城区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于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人口重返较大城市及中心城区的现象,这一时期被称为“再城市化阶段”。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