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线!

龙门石窟陆续营造了多少年

旅游攻略 kubaike 9个月前 (12-27) 129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目录

龙门石窟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龙门石窟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哪一年被发现的?

公元493年。龙门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什么时候?

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1500余年。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它最早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开凿,此后隋唐、宋、明、清各时期均在不断修缮开凿,陆续营造达1400余年的时间,目前是国家级5A风景区。

龙门石窟的历史?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随后又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到宋代连续营造达300余年之久。

期间多用于开采建造,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时间在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南北朝多发生战乱,国都位置偏向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

于是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也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的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思想教育成为思想文化的精神支柱。从628年到16世纪中叶,洞窟和雕刻等文化艺术大量涌现。最后由于金元之间的战争,也就结束了辉煌的历史

龙门石窟的历史?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传说中那个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类似于堰塞湖,当然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规模远比堰塞湖大得多。

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于是带领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因此凿开龙门山使得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龙门石窟的价值和影响

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的。

洛阳龙门石窟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公元493年。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的考古历程?

1893年,日本人冈仓天心无意中发现了龙门石窟遗址。他拍摄了一些照片。返回日本后,他用宾阳中洞石窟的幻灯片举办了讲座。

之后是法国人爱德华?沙畹,他于1907年来到龙门石窟,在那里停留了12天,对石窟进行测量、拓片和拍照。1910年,美国人查尔斯?朗?弗利尔参观了龙门石窟。1909年,法国汉学家沙畹在其里程碑著作《华北考古图谱》一书中发表的照片,刺激了1911年至1949年对龙门石窟的大规模掠夺

龙门石窟什么时候被建成?

公元493年。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